如果频繁往复一个地方,那么无论再粗枝大叶,也能感知到变化。但当我们将这个时间跨度拉长,一年,两年,乃至五年,十年,再回首,尚是旧时模样的,抑或是已改变的,我们陷入模糊的记忆而难以辨别。
回首需要某种载体和介质,相机快门“咔咔咔”按下,再经筛选,少部分称心如意的摆上“朋友圈”“微博”的展示柜,一部分有纪念意义的存在手机相册中偶然翻阅,而更多的则是废片躺在硬盘中,等待再被想起的一天,但这些废片却是最好的介质。2019年5月,初去 潮汕 ,再次翻起这些五年前的照片,一些有趣的从未发现的瞬间跳跃了出来,物换星移,这些因拍摄技巧生疏而形成的并不清晰的相片,反而清晰地展现了不变的与改变的。
中学时期就陆续有些青春疼痛文学,直到2022年,韩寒携《四海》再度疼痛来袭,并在一定程度上给南澳岛带去了更多人气。湛蓝的海水,细软的 白沙 ,崎岖的盘山路,恣意妄为的飞车,心爱的女孩,从闭塞的小地方到遥不可及的 大城 市,时时在召唤的梦想与现实的桎梏,这些元素叠加在一起,一部标准的青春疼痛文学。带着对电影中海岛的一丝幻想,来到南澳岛,却发现不过是海岛的平常模样,尝试过找寻四海的痕迹,却被告知连四海的喷字都已经洗刷,不留痕迹,仿佛要从物理意义上与青春文学划清界限一般,但小岛还是变了,大桥横跨,谁还会去坐摇摇晃晃的小船呢。
五年前我绞尽脑汁憋出以下几句:生活虽苦,我们要甜,舔舔手指,抹抹嘴唇, 潮州 汕头 ,再来一口。 潮汕 早凭借美食闻名遐迩,此行再赴 潮汕 ,也是那些久未谋面又魂牵梦萦的吃食在召唤,“ 潮汕 美食唯一不好的就是只能在 潮汕 吃的到”,一语道出了 潮汕 旅游的终极目的—吃个天翻地覆。出发前就满怀期待列好了清单,杏花吴记牛肉是必吃的,得早早去排队,如果排号到四位数那会等到海枯石烂;鱼生虽然有些吓人,但“来都来了”,总得尝一尝;反沙芋头是小吃,那就放城市游走的时候吃;甘草水果比较有特色,得试试;粿条、牛肉粉也不好错过的......这次抵达 汕头 ,在前往酒店的路上和司机闲聊,上来就问师傅最具代表性的几句方言怎么说,好吃是“号夹”,不好吃是“莫夹”,一般是“仄观”,在 潮汕 我想后面两个词的使用频率会不会无穷逼近0。
“清明时节雨纷纷”在这个小长假的最后一天应验了,但开元寺、牌坊街、广济桥,依旧游人如织、来来往往。上次来没有踏上广济桥,这次得补上,未去韩文公祠瞻仰的遗憾这次也要弥补,鱼生抵达当晚冒雨也要吃上,我“贪婪”地想把关于 潮州 的一切全部带走。
但也变了好多。
更快捷的信息获取方式,更精简的集约式信息,越来越受青睐,榜单左红右黑,旅游体验告知哪里“踩雷”,点赞只需列出哪里“好拍”,如果三秒内看不到想要的信息,这条帖子就会被滑走了。这不是件坏事,高效的信息获取能帮助我们省下时间去做其他的事情,但这似乎也不是一件好事,如果不深入了解一些目的地曾经的故事,那么离开之后,当别人问起我们体验,我们就会支支吾吾,过了半响,蹦出来几个词,“好玩”....“好吃”....
那时 汕头 大学可以随意进出,走在校园里,我们交流的是我们学校和 汕头 大学的不同,校园开放程度,校内步道与沿路花草树木,宏伟建筑,各式各样的运动场地,学生精神面貌。现在 汕头 大学可能无法接纳我们这样的“社会人员”了,回看当时的照片,留下的是感慨,那时候觉得有趣而记录下的瞬间,社团活动、校园爱情、稀奇古怪的取名脑洞、反复涂画的留言板,已是回不去的青春岁月了。
有一家凉茶店,五年前没有点一杯尝尝,我一直记着这张照片,走着走着,一家凉茶店映入眼帘,记忆逐渐被唤醒,几个大字还是那时的模样,这次再相见,得喝一杯了。店家给我打了一杯,凉茶有些烫,喝下一口,好苦啊。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